IMGM1442.jpg 
所謂的「父嚴母慈」,從小就叛逆的我總是對這四個字充滿意見,我不懂這刻板印象來自的傳統出了什麼事,年輕氣盛時的我,是個不能接受不合理傳統的小孩。

雖然我的家庭是標準的父嚴母慈,但我竟然歷經三十多年依然無法認同,我不認同是因為家裡曾經一度認為這就是家庭應有的形象,但是卻沒給我一個合理解釋過。所以我一直很想知道是誰發明這四個字,早些年很多家庭應該都是如此,覺得母親就該溫柔、持家、寬容,父親就是木納、養家、威嚴,好像不曾有多少人懷疑過,改換成母嚴父慈或父母黑白臉輪換就讓人感到莫名其妙。

我的父親是個一板一眼的軍人,他的個性非常傳統守舊,對家庭負責,但不常說話也不太懂得如何與人溝通,很重面子、嚴肅的臉龐鮮少笑容,對孩子和家人說話的方式總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從小到大在我印象中和父親交談一直很有壓力,在我們家,唯有服從才是上策。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怎麼跟父親溝通交談,在年幼的時候,看到別人家女兒和父親有說有笑的畫面常讓我暗自羨慕,因為我從來沒有和爸爸好好談話過一次,更別說輕鬆談笑了。

記得大學時期有次和父親發生激烈口角,忘了爭執怎麼開始的,印象中他嚴聲命我去做一件事,結果我倔強不回應,他一聲怒罵:「我在跟妳講話妳沒聽到是不是?」我忿怒的情緒直湧,不像過去總是默默應好,一反常態大吼:「為什麼你就不能好好跟我說話?不要老是吼我!命令我!」那是我第一次對父親大聲回話,接著你一言我一句,爭得面紅耳赤。從那次後,一碰到意見僵持,我們就互不相讓,脾氣和情緒全上來,接下來又進入一段長期冷戰,這情形常在我們父女間反覆上演。

即使到我已結婚生子,依然如此。父親因為長年不擅與人交際,多少會更加不知如何開口,有時候一個性子上來或是溝通不良就會讓家人關係變得緊張,這讓我思考了很久,縱然我已為人妻為人母,我依然不知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關係。

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關係的我,曾經在親子天下雜誌看了鄧惠文醫師一篇〈教父母可以對自己好〉深有感觸,裡頭「甘心接受不完美的父母」這段,講到「一定要先寬容,爸媽才會改變」,每次看到我總忍不住眼眶泛淚,誠實面對自己的心,才發現我和父親一樣極愛面子,誰也不願低頭,所以我做不到讓步。

一開始看這篇的時候,說真的我很不能接受,因為我對自己的孩子是很開放的教養方式,不會覺得她是我的孩子就該事事服從我,所以我不能體會鄧醫師舉例說的「如果你願意把媽媽當小孩,她的觀念很多錯誤、很多不理性,你的反應其實可以帶動她去改變。」然而日子一久,我和父親的親子關係始終緊繃,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更糟,我靜下來再翻這篇出來仔細看,心想:「或許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。」

以前,我總認為父母照顧孩子天經地義,覺得父母應該先退讓,這樣的我,或許也在心中種下了專屬我自己的刻板印象,跟世俗認同父嚴母慈是一樣的。試著不要用自己認為的父親印象去審視自己的爸爸,試著換一種方式去和父親說話,我可以不再當那個服從完卻滿心不甘願的孩子,可以勇敢的把我想講的話好好傳達到爸爸耳裡,或許,我先改變自己,會讓一切變得不同。

正常之下,親子關係有時就跟愛情的世界一樣,沒有對錯。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不留下遺憾,偶爾輸給對方又如何?我想我已慢慢能夠體會鄧醫師說的一席話。


*本文同步刊登於《親子天下-100個學會幸福的秘方》2015年1月號

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嗨,我是住台灣的「娜塔」老酥。熱愛閱讀、嗜美食如命、做烘焙、沉迷瘦身新美學,嫁給讓我好氣又好笑的男人(韋德)、生了一對脾性天差地遠的厚片女孩(派妞&小星球)住在客人就是我們的咖啡館,每天都充滿新奇!
歡迎來以下找我
‧我的FB-「我可是生活家


‧IG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nata912/
🔸我的Line官方帳號是:@nata912 (帳號包含 @ )
或按加入好友 掃瞄我的LINE加我當好友即時聊

  

  
 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娜塔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娜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